• 首页
  • | 学院概况
    • 学院简介
    • 现任领导
    • 历史沿革
    • 机构设置
    • 魅力能化
  • | 师资队伍
    • 师资动态
    • 师德师风建设
    • 博士教授风采
    • 专业骨干教师
      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
      •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
      • 实验中心
      • 环境工程系
      • 基础化学教研室
  • | 教育教学
    • 教学动态
    • 专业设置
    • 培养计划
    • 教学大纲
    • 教学管理
    • 质量保障
    • 审核评估
    • 专业认证
    • 教学成果
    • 课程思政
      • 示范中心简介
      • 发展动态
      • 优秀案例
      • 研究成果
    • 学业指导
  • | 学科科研
    • 学科建设
    • 科研动态
    • 计划和成果
    • 科研管理
    • 科研机构
  • | 实践教学
    • 工作动态
    • 实验室管理
    • 实验室风采
    • 实习基地
  • | 党的建设
    • 基本情况
  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理论学习
    • 政策学习
    • 党规党纪
  • | 学生发展
    • 学工队伍
    • 团学工作
    • 创新创业
    • 办事指南
    • 校友之家
      • 校友值年返校
      • 校友名录
      • 校友风采
    • 学生选课
  • | 招生就业
    • 招生工作
    • 就业动态
    • 毕业生情况
    • 招聘信息
    • 就业指导
    • 相关网站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招聘单位
  • | 工会之家
  • 学院简介
  • 现任领导
  • 历史沿革
  • 机构设置
  • 概述
  • 博士教授风采
  • 学术带头人
  • 专业骨干教师
  • 教师名录
  • 教学管理
  • 教学成果
  • 教学研究
  • 实习实训
  • 科研管理
  • 科研成果
  • 科研计划
  • 科研机构
  • 党务工作
  • 工会工作
  • 风采展示
  • 学风建设
  • 第二课堂
  • 荣誉殿基
  • 学工人员
  • 办事指南
  • 就业政策
  • 就业指导
  • 就业信息
  • 校友值年活动
  • 校友网
  • 校友名录
学科科研
学科建设
科研动态
计划和成果
科研管理
科研机构
首页 >> 学科科研 >> 计划和成果 >> 正文
关于申报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

来源:  时间:2018-04-02  点击量:


接教育厅通知,2018年度“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”(以下简称“创新人才计划”)申报工作已开始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申报条件及范围

         1.申请者基本条件:

   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,坚持四项基本原则,道德高尚,治学严谨,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求实、创新、协作、奉献精神;

    ②具有良好的研究工作基础,在教学改革、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工程化、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;

    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,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,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支持的研究工作;

    ④在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,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副教授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;

    ⑤在申请年度1月1日,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(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);

       2.申请人已获得本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、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(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)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计划支持者,不在支持范围。

      3.今年仍然实行限项申报,分配我校指标1个。

二、申报类别

        2018年度创新人才立项工作实行分类评价,分别是:A基础研究、B应用研究、C软科学、D技术服务和转移等四类。申请者申报选择其中之一,不能多选。

三、申报领域

    按照如下19个领域归口申报:1.数学;2.物理;3.化学;4.化工;5.农业;6.林业;7.生物;8.电子科学技术;9.计算机与通讯;10.基础医学;11.医疗卫生与临床;12.药学;13.中医药;14.能源;15.资源;16.环境;17.材料;18.先进制造;19.管理科学与工程。

四、申报方式及材料

  (一)申报时间及要求

        1.申报工作依托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(简称“云平台”)进行,同时报送2017版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》(附件2,以下简称“申请书”)纸质材料。

       2.电子材料申报、审核时间:2017年3月21日开始,4月5日17时截止,同时将上传的申请书(包含所有附件)纸质一份送交科研处。科研处将组织学校学术委进行评审。

     3.纸质材料要求:申请材料必须突出重点,简明扼要,双面打印,不得超过60个页码(包括相关证明附件材料)。每个项目报送《申请书》1份(云平台打印生成自评计分附后,A4纸型一起装订),电子讲稿不用报送纸质文档。

    (二)申请人事项

        1.申请人要认真阅读本通知和《实施办法》,通过所在学校系统管理员分配的账号登录云平台(参与建设高校通过各学校子域入口登录,未参与建设高校通过云平台门户网站入口登录),下载2017版申请书,申请书填写完成并经过检查保护后,通过云平台在线提交;

       2.申请人须按照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自评标准》(分4个类别)在申请书中进行填写计分,并在系统中完成实证材料上传。操作步骤为:①下载申请书;②逐项填写申请书(首先选择申报类别等基本信息,再进行内容填写);③申请书中第三(代表性成果)和第四(科教结合成果)两项填写完成后,申请书自动核算得分;④申请书全部填写完成并在线提交;⑤点击项目名称,在子页签中逐项为每条计分成果上传实证材料(pdf格式,每项不超过10M,如:国家基金等重大项目立项或结项证明彩色扫描件、科研获奖证书彩色扫描件、代表性论文、学术著作首页扫描件、论文分区收录引用检索证明等);⑥返回列表页面,下载打印《自评打分表》;⑦点击添加证明材料,在线提交有效身份证明材料(pdf格式文件,包括:身份证、职称证、学历、学位证书等彩色扫描件),统一命名为“单位+申请人姓名.pdf”。

《自评打分表》、有效身份证明材料和计分实证材料均须打印纸质材料,以附件形式装订在申请书内;

        3.制作电子讲稿,格式为ppt文件(含语音讲解,Office2007或2010格式,30M以内),通过云平台点击添加证明材料进行在线提交。电子讲稿时长不超过10分钟,内容主要包括:申请人基本情况、科研工作基础及创新成果、拟开展的研究及预期成果、经费预算等。如超时,将以电子讲稿不合格处理。

 

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自评标准

(基础研究类)

申请人: 单 位: 申报领域:

一级

指标

二级

指标

评价内容

基础

得分

项数

单项

得分

总得分

备注

代表性

成果

(70%)

知识

贡献

(30%)

①SCI(一区)收录的期刊论文

②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

100




只核算署名第一的论文和著作(第一作者系数为1,通讯作者系数为0.8)

①SCI(二区)收录的期刊论文

②一般学术著作

60



①SCI(三区、四区)收录的期刊论文

②EI收录的期刊论文

30



北京大学核心期刊论文,南京大学核心期刊论文或SCI收录的会议论文,EI(ISTP)收录的国际会议论文

10



科学或

技术

贡献

(30%)

 
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其他科技部项目

100




只核算第一负责人的项目
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联合项目,省部级重点资助项目

60



省部级一般经费资助项目,省辖市级重点和人才项目

30



标志

成果

(35%)

国家自然科学奖、技术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
100




只核算署名为前两位的奖励,第二完成人系数为0.6

①国家自然科学奖、技术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
②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
80



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
50



①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

②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

③厅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

20



学术

影响力(5%)

 

①国际性学术组织主席

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主任

③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

④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

100




只核算提供相应机构聘任证明的候选人,取最高层次计1次

①国家一级学会理事

②国家部委创新平台主任

③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

80



①省一级学会常务理事

②省科技创新平台主任

③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

60



①省一级学会理事

②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主任

③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

30



科教

结合(30%)

 

服务

教学

改革

(50%)

 

转化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、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科研成果

100




只核算署名第一的课程或教材

转化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、规划教材的科研成果

50



转化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、一般教材的科研成果

20



支撑

人才

培养

(50%)

 

指导学生获国家科技竞赛、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

100




奖励计分时,只核算指导教师署名的获奖;论文计分时,只核算指导教师署名前两位的论文

①指导学生获国家科技竞赛、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,省部科技、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

②指导学生发表EI、SCI论文

60



①指导学生获省部科技、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

②指导学生发表南京大学或北京大学核心期刊论文

30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自评标准

(应用研究类)

申请人: 单 位: 申报领域:

一级指

标

二级

指标

评价内容

基础得分

项数

单项得分

总得分

备注

代表性成果(70%)

知识

贡献

(20%)

①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

②获得并转让国际发明专利

100




只核算署名前两位的鉴定成果或专利,第二完成人系数为0.8

①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

②获得并转让国家发明专利

80



①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

②获得国际发明专利

50



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

30



科学或

技术

贡献

(35%)

①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

②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

③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关键技术攻关类、重大装备研发类、技术示范类重大项目

100




只核算第一负责人的纵向项目或横向委托项目

①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和地方联合基金项目

②国家部委专项计划

③100万元到500万元的企业关键技术攻关类、重大装备研发类、技术示范类重大项目

70



①省部级经费资助重点项目,市厅级人才和经费资助项目

②50万元到100万元的企业关键技术攻关类、重大装备研发类、技术示范类重大项目

40



标志

成果

(40%)

国家技术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
100




只核算署名为前两位的奖励,第二完成人系数为0.6

①国家技术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
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
80



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
50



①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

②厅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

20



学术

影响力(5%)

 

①国际性学术组织主席

②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

③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

④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主任

100




只核算提供相应机构聘任证明的候选人,取最高层次计1次

①国家一级学会理事

②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

③国家各部委科技创新平台主任

80



①省一级学会常务理事

②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

③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主任

60



①省一级学会理事

②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

③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主任

30



科教

结合

(30%)

服务

教学

改革

(50%)

转化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、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科研成果

100




只核算署名第一的课程或教材

转化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、规划教材的科研成果

70



转化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、一般教材的科研成果

40



支撑

人才

培养

(50%)

①指导学生获国家科技竞赛、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

②指导学生获授权发明专利

100




奖励计分时,只核算指导教师署名的获奖;专利计分时,只核算指导教师署名前两位的专利

①指导学生获国家科技竞赛、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,省部科技、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

②指导学生获申请发明专利

70



①指导学生获省部科技、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

②指导学生获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

40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上一篇:关于申报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通知
下一篇:2015年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获批省级以上项目


 

版权所有 @ 2015 乐鱼(中国)能源与化工学院

 

联系电话:0379-65928266 地址:洛阳市洛龙区王城大道90号 邮政编码: 471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