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  • | 学院概况
    • 学院简介
    • 现任领导
    • 历史沿革
    • 机构设置
    • 魅力能化
  • | 师资队伍
    • 师资动态
    • 师德师风建设
    • 博士教授风采
    • 专业骨干教师
      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
      •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
      • 实验中心
      • 环境工程系
      • 基础化学教研室
  • | 教育教学
    • 教学动态
    • 专业设置
    • 培养计划
    • 教学大纲
    • 教学管理
    • 质量保障
    • 审核评估
    • 专业认证
    • 教学成果
    • 课程思政
      • 示范中心简介
      • 发展动态
      • 优秀案例
      • 研究成果
    • 学业指导
  • | 学科科研
    • 学科建设
    • 科研动态
    • 计划和成果
    • 科研管理
    • 科研机构
  • | 实践教学
    • 工作动态
    • 实验室管理
    • 实验室风采
    • 实习基地
  • | 党的建设
    • 基本情况
  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理论学习
    • 政策学习
    • 党规党纪
  • | 学生发展
    • 学工队伍
    • 团学工作
    • 创新创业
    • 办事指南
    • 校友之家
      • 校友值年返校
      • 校友名录
      • 校友风采
    • 学生选课
  • | 招生就业
    • 招生工作
    • 就业动态
    • 毕业生情况
    • 招聘信息
    • 就业指导
    • 相关网站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招聘单位
  • | 工会之家
  • 学院简介
  • 现任领导
  • 历史沿革
  • 机构设置
  • 概述
  • 博士教授风采
  • 学术带头人
  • 专业骨干教师
  • 教师名录
  • 教学管理
  • 教学成果
  • 教学研究
  • 实习实训
  • 科研管理
  • 科研成果
  • 科研计划
  • 科研机构
  • 党务工作
  • 工会工作
  • 风采展示
  • 学风建设
  • 第二课堂
  • 荣誉殿基
  • 学工人员
  • 办事指南
  • 就业政策
  • 就业指导
  • 就业信息
  • 校友值年活动
  • 校友网
  • 校友名录
学生发展
学工队伍
团学工作
创新创业
办事指南
校友之家
学生选课
首页 >> 学生发展 >> 校友之家 >> 校友值年返校 >> 正文
环化学院优秀校友李庆:一座小山村,满满驻村情

来源:  时间:2019-08-22  点击量:


磨难有如一种锻炼,一方面消耗大量体能,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。主动迎接磨难的人,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,内心多是坦然的,磨难使他好象刀剑愈见锋芒。

暑假期间我们新媒体中心的小伙伴们通过电话联系了08级优秀校友李庆,他的驻村相关事迹被人民网、贵州日报、铜仁日报、铜仁新闻网、铜仁门户网、铜仁组工、石阡党建网等媒体报道10余次,被石阡县脱贫攻坚指挥部.宣传组写入《奋斗.幸福——石阡县脱贫攻坚故事汇》一书中,被贵州广播电视台6频道《贵州故事》栏目采访报道,2018年被贵州省委教育工委(省教育厅)授予“2017年度优秀村第一书记”荣誉称号、2019年被贵州师范大学授予“优秀共产党员”荣誉称号等。

受访者素描

李庆,男,1988年2月生,汉族,硕士研究生学历,2010年12月入党,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,就读于乐鱼(中国)环境工程与化学系环境工程专业。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,就读于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。2014年7月留校工作,现为贵州师范大学辅导员、讲师。2016年4月,根据组织安排,他响应全省脱贫攻坚号召,跟随脱贫攻坚步伐,开始在石阡县贫困村驻村。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,担任石阡县坪地场乡石尧驻村第一书记,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,担任石阡县本庄镇双山村驻村第一书记。

“双山村……”,他还没来到这个村之前就听说要调到这个地方工作,这个村给他的印象是群山环绕,山高路陡。而事实上也是如此,双山村位于石阡县西部、本庄镇南部,国土面积11.8平方公里,距石阡县城68公里,距本庄镇政府13公里,与石阡县聚凤乡接壤,属于偏远村落。2017年以前,自然环境条件恶劣,基础设施薄弱,典型的“地无三里平、人无三分银”、“出门即是大山,两眼望不穿”。2014年时,双山村贫困发生率达到45.8%,全镇最高。

既来之,则安之

李庆的老家是河南豫东地区,在贵州师范大学读完研究生,他选择了留校工作,在校工作还不到两年就跟随全省脱贫攻坚步伐来到农村驻村。在没驻村之前,他对贵州农村的印象是仅仅限于听别人说,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理解上。驻村,让他改变了自己对贵州农村的认识。刚去驻村时,语言交流是最大的障碍,不熟悉当地情况,听不懂当地语言,不理解当地习俗,感觉自己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。三年多的驻村生涯,他有时感觉都无法坚持下去了。但每当看到那些留守儿童、衣衫褴褛的老人、淳朴厚道的乡亲,更想起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,他就觉得牺牲和奉献自我是值得的,在这里燃烧自己,照亮他人。三年里,有太多的故事,有爱人生下儿子时无法陪在身边的遗憾,有为产业发展熬夜的坚守,有为精准扶贫连续日夜奋战的坚持,有为别人质疑埋在心里忍下的酸楚,有为花椒宣传四处寻道的努力……

舍小家,为大家

李庆在村里时间久了,对家的关心照顾就少了,来双山村驻村时,李庆的妻子已经怀孕了6个多月了。2017年7月1日,是李庆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,因为这一天他的儿子出生了。2017年6月30日晚上11点多,李庆正在村里参加开会,他的爱人突然打电话说她羊水破了,可能马上就要生了,需要赶快去医院,当时李庆的母亲和一个朋友恰好在,赶快把爱人送到了附近的贵州省人民医院挂了急诊,他心想这会赶回去肯定是来不及了,凌晨3点多,儿子有惊无险的出生了,爱人也没大事,朋友发来儿子的照片,李庆落下了眼泪。每次想起这件事,他都会觉得愧对妻子和儿子。

刚来没多久,有一次,李庆在走访上龙塘组村民的路上,恰好碰到一户老年人正在步履维艰的卸瓦,看到此情此景,李庆二话没说,放下手中的资料,冒着炎热的天气,帮助村民慢慢卸瓦,用了一个多小时,把大半卡车的瓦全部卸完。他说,和老百姓打交道就要放下身段,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着想做事,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他们就会信任你。

他关心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,双山村有一所幼儿园,有10多名留守儿童,除了课堂上学习之外,基本没有课外活动和玩具,他积极联系学校组织部、统战部、后勤处、学院团委等相关部门,为双山村的幼儿园募捐和购买了玩具、文具、书包、儿童床及床上用品等物件。看着孩子们领到玩具时灿烂的笑容,李庆的心里比蜜还甜。

党建工作,常抓不懈

根据省委组织部要求,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是“一宣六帮”,以党建、促脱贫。当看到双山村办公条件落后,甚至连一台打印机都没有时,李庆通过和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申请,前后两年共为双山村争取了5.5万元工作办公经费,为村里购买了电脑、打印机、投影仪、办公门、办公座椅等办公用品,办公条件好了起来,村委会通了网,附近的村民有事没事就来村委会和在外的亲人上网聊天,这样既凝聚了民心,又能让村民了解到“外面的世界”。

李庆深知,村里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,带好班子成员是关键。他通过定期带头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活动、执行“三会一课”制度、召开群众会等形式,凝集和团结村委班子力量,党员思想不断提高,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。他帮助提高村干部的办事服务能力,建立村规民约,提升农村治理水平。李庆以身作则,亲自整理完善党建资料,党建工作多次受到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表扬。

齐心协力,做好产业

李庆认为一个村想要发展,干部群众必须团结。由党员带动群众,激发群众活力和农村发展内生动力。李庆鼓励村委班子,要发展产业,村委要带领、党员要带头,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每位党员就得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。在他的组织带领下,村委班子走村串户,召开村级集体经济群众动员会3次,他还邀请了贵州师范大学几位专家到双山村为产业发展把脉开方,县领导也多次到双山村指导发展。为了开拓村干部思路,李庆组织村委班子到镇内及周边区县多次考察学习,通过实地考察,纵横对比,认清短板。

在他的努力下,双山村因地制宜,确定了以花椒种植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。目前,双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已建成2100余亩花椒基地,14亩80余万株的花椒苗圃种植基地,2017年底实现利润30余万元。2018年,双山村因地制宜发展了400亩辣椒产业。2019年,双山村又发展了400亩辣椒产业,群众可以继续在村务工实现增收。合作社成立以来,产业累计带动全村116户贫困户脱贫,累计发放工资70余万元,累计分红20余万元。

2018年,双山村实现如期脱贫,贫困发生率低于2%。如今,双山村“组组通”公路已经基本实施完成,“五改一维一化”工程已经完成,易地扶贫96户378人,搬迁后续工作稳步推进,双山村“六个小康建设”基本实现,花椒产业发展蒸蒸日上,初步绘就了“产业兴、百姓富、生态美”的新农村画卷。

李庆说:这片土地,留下了他太多的回忆。驻村过程有失落也有希望,有痛苦也有快乐,有无奈也有期待。望着连绵的群山,他变得豁达了,人这一生,总要经历些酸甜苦辣的磨砺,才懂得什么最可贵。在武陵山这片土地上,他留下了“足迹”,充满深深的感情,带着那份情,继续着他的人生旅程。

学长有话说

转眼间,我从乐鱼(中国)已经毕业7年,毕业后,时刻牵挂着母校,牵挂着环化学院,牵挂着环化学院的老师们!大学四年,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,一定要抓住每分每秒去学习和奋斗。有几点建议:第一,学好专业课;专业课是我们的看家本领,是我们走向社会奉献能量的资本,是我们一生的财富。第二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;读书可以启迪灵感,可以带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,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,多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,去探索、去发现、去感知,行动起来。第三,学会做人做事;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,更是我们学习为人处事的地方。第四,多思考;未来的路要靠我们自己走,选好人生方向,努力拼搏,用青春书写美好年华。多少年后,当回想起大学,不能后悔,要充满感恩之情。

尾记

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。如果要用鲜花点缀人生,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。(文/张燕辉 王学思,图/李庆,编辑/张亚婷,审核/安波 樊伊人)


上一篇:环化学院优秀校友曹柳:环化人,环保人
下一篇:环化学院优秀校友刘俊飞:岁月如梭,韶华易逝


 

版权所有 @ 2015 乐鱼(中国)能源与化工学院

 

联系电话:0379-65928266 地址:洛阳市洛龙区王城大道90号 邮政编码: 471023